复工复产中的惠企政策要防止“口惠而实不至”

2020年03月11日 07:10   来源: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   

  【复工复产稳经济】

  核心观点: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,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的惠企政策不是凑热闹,也不是赶时髦,而是要实实在在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走出困境、渡过难关。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,各地有关部门要遵循市场运行规律,采取更加科学、务实的举措精准稳妥推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,把惠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。

 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,要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帮扶力度,救助政策要精准落地,政策要跑在受困企业前面。记者调查发现,一些地方在政策制定和落实的过程中,还存在不到位的问题。(3月9日新华网)

 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不仅打乱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,而且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。为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,近一个多月来,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各类扶持政策800项,主要围绕减负、加大金融支持、增加财税补贴、支持稳岗就业、优化政府服务等方面,力图为中小企业减负纾困。这些惠企政策具有针对性、可行性和必要性,既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,也回应了中小企业的关切。

  从现实看,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,除湖北外,全国工业大省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大多已经超过90%,中小企业复工率整体尚不太高。工信部数据显示,截至3月6日,全国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为52%。分析原因,这与一些地方落实惠企政策不到位,甚至出现“口惠而实不至”的情况大有关联。

  报道中列举了一些情况。比如,在中部某省,为鼓励业主为租户减免租金,省级政府提出“属地政府可采取适当方式给予补贴”,市级政府表示“县区政府可采取适当方式给予补贴”,但到了县里只剩“鼓励”,没有具体补贴方式。又比如,在援企稳岗方面,国家和省级层面都要求对于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,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%,人社部还放宽了“少裁员”的标准。但在有的地方政策中,享受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的范围被限定为“不裁员的企业”。应当看到,地方有关部门层层甩锅,导致惠企政策落实不到位,看似是工作方法或重视不够的问题,实则是不作为、乱作为,不顾大局的问题,必须严厉问责。

  现在正是打通产业链条,推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,各地要以更大力度优化服务、明确细则和简化流程,把各项优惠政策变成“及时雨”。同时,有关部门在落实普惠性政策的同时,也应关注行业差异,及时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惠企政策,并跟踪政策落实情况。比如,运用互联网平台,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专栏,使各项政策易于知晓、一站办理;通过多渠道采购,统筹资源,保障中小企业复工所必需的口罩、额温枪等防护物资供应等。

 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和容纳就业的生力军,是当前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重点,关系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。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的惠企政策不是凑热闹,也不是赶时髦,而是要实实在在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走出困境、渡过难关。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,各地有关部门要遵循市场运行规律,采取更加科学、务实的举措精准稳妥推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,把惠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。(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)

 


点击图片进入专题↑↑↑

 

  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,原创评论、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#ce.cn(#改为@)。详见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


相关评论: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

     化危为机 新产业释放“逆势”发展潜力

(责任编辑:年巍)

精彩图片

复工复产中的惠企政策要防止“口惠而实不至”

2020-03-11 07:10 来源: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
查看余下全文